单反相机怎么选镜头?先搞懂卡口与画幅
买镜头之前,**卡口**和**画幅**是绕不过去的两道门槛。佳能EF、尼康F、索尼A,卡口不同,镜头不能直接互换;全画幅机身用APS-C镜头会出现黑圈,反之则浪费视角。问自己:我手上的单反是APS-C还是全画幅?答案决定你后续所有选择。

新手镜头搭配推荐:三支镜头覆盖日常
刚入门不想烧太多钱,又希望“一机走天下”?下面这套组合被无数摄影论坛验证过:
- 50mm F1.8:人像、静物、夜景通吃,大光圈带来梦幻虚化,价格却只要一顿火锅。
- 18-55mm套机头:广角到中焦一步到位,旅行扫街最轻便,缺点是光圈小,弱光吃力。
- 55-250mm长焦:拍演唱会、打鸟、远处特写全靠它,防抖版本手持成功率翻倍。
三镜总价控制在三千元以内,**画质与便携性平衡得刚刚好**。
定焦还是变焦?先问自己拍什么
定焦画质好、光圈大,但得靠走位;变焦方便,却容易牺牲锐度。问自己:我更在意**出片率**还是**极致画质**?
举例:拍娃党选35mm F1.4,孩子乱跑也能快速对焦;风光党选16-35mm F4,广角端收纳山川河流,无需频繁换镜。
光圈大小到底差多少?实拍对比告诉你
F1.8与F4在白天看不出区别,**一进室内差距立现**。同一场景下:

- F1.8快门可到1/100秒,ISO保持800,画面干净。
- F4快门降到1/25秒,ISO飙到3200,噪点肉眼可见。
如果预算有限,**优先把最大光圈做大**,弱光环境直接救命。
防抖有必要吗?长焦与夜景场景实测
200mm端手持,安全快门理论值1/200秒。开启防抖后,**1/50秒也能稳出片**,相当于提升两档曝光。夜景拍摄时,防抖让ISO从6400降到1600,细节保留肉眼可见。
但注意:拍运动题材要关掉防抖,否则镜头补偿动作反而拖慢对焦。
二手镜头怎么淘?三招避坑指南
成色、霉丝、对焦马达是二手三大雷区。
- 看成色:镜身划痕无所谓,镜片磕碰直接放弃。
- 查霉丝:打开手机手电筒斜射镜片,**丝状霉斑**一旦出现,后期清理成本比镜头还贵。
- 试对焦:带上机身实拍,全程对焦安静迅速才付款。
闲鱼关键词加“箱说全”“女生自用”能筛掉大部分贩子。
未来升级路线:从残幅到全幅的平滑过渡
APS-C用户迟早会眼馋全画幅的高感。提前布局镜头能省一大笔钱:
- 直接买全画幅镜头,例如佳能EF 24-70mm F2.8,**残幅机身上等效38-112mm**,虽然广角缩水,但升级机身时镜头通用。
- 避免APS-C专用镜头,例如EF-S 10-18mm,换全幅后只能二手出掉。
问自己:三年内会升级全幅吗?答案为“是”就别在残幅镜头上投入太多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原厂与副厂差距大吗?
A:适马Art系列锐度反超原厂,但**对焦速度和色彩玄学**仍略逊,拍人像建议原厂,拍风光可大胆副厂。
Q:UV镜要不要装?
A:两三百的UV只会降低画质,**高端B+W多层镀膜**才值得考虑,日常挂机不如裸奔。
Q:微单转接单反镜头会损失画质吗?
A:佳能EF转RF、尼康F转Z的转接环几乎无损,**自动对焦速度甚至更快**,老镜头焕发第二春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