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深是什么?先搞清概念再动手
景深指照片中**前后清晰范围**的长度。范围大称“深景深”,小称“浅景深”。 自问:为什么同一场景,手机拍全清,单反却能背景模糊? 自答:手机传感器小、光圈小,自然深景深;单反传感器大、光圈大,易做浅景深。三把钥匙:光圈、焦距、拍摄距离
### 1. 光圈——最直接也最容易被误解 - **F值越小,光圈越大,景深越浅**;F值越大,光圈越小,景深越深。 - 误区:有人把F1.8调到F16,发现景深变化不大,原因? 自答:若焦距极短或拍摄距离极远,景深天然深,光圈影响被“稀释”。 ### 2. 焦距——长焦压缩空间也压缩景深 - **200mm比24mm更易拍出奶油般虚化**。 - 实战:拍人像用85mm F1.8,背景立刻柔化;拍风光用16mm F8,前景到远山都清晰。 ### 3. 拍摄距离——离得越近,景深越薄 - **微距摄影景深常以毫米计**,就是距离极近的结果。 - 小技巧:想突出戒指细节,把镜头贴近,再用F5.6也能让背景成光斑。 ---景深和光圈关系:一张表看懂
| 光圈值 | 同焦距同距离下景深 | 典型场景举例 | |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 | F1.4 | 极浅 | 夜景人像、特写 | | F2.8 | 浅 | 婚礼抓拍、静物 | | F5.6 | 中等 | 环境人像、街拍 | | F11 | 较深 | 旅行风光、建筑 | | F22 | 极深 | 微距堆栈、星芒夜景 | 自问:为何风光摄影师偏爱F8-F11? 自答:此区间**兼顾景深与画质**,避开镜头衍射极限,又保证前景到远景清晰。 ---实战:三步调出理想景深
### 步骤一:先定主体再选景深 - **人像**:想突出眼神,用85mm F2.0,距离2米,景深约10厘米。 - **风光**:想让前景岩石与远山都清晰,用24mm F11,对焦在**超焦距**位置。 ### 步骤二:用景深预览或实时放大 - 单反:按下景深预览键,取景器变暗但可见真实景深。 - 微单:直接放大画面,检查睫毛与鼻尖是否同时锐利。 ### 步骤三:必要时景深合成 - 微距:拍昆虫,单张F8仍不够,连拍多张对焦不同部位,后期堆栈。 - 风光:前景0.5米、远景∞,分别对焦拍摄,后期合成。 ---常见疑问快答
问:手机能拍出浅景深吗? 答:能,但需**长焦段+近距离**,如iPhone人像模式用52mm等效,离脸半米,背景即虚化。 问:为什么F1.2有时还没F2虚化明显? 答:若拍摄距离远或背景紧贴主体,**物理距离不足**,再大光圈也无力回天。 问:APS-C比全幅景深大多少? 答:同构图同光圈下,APS-C景深≈全幅的**1.5倍深**,想等效虚化需光圈乘系数,如F1.2变F0.8。 ---进阶技巧:用景深讲故事
- **引导视线**:拍街头艺人,用F1.4让杂乱人群化为色块,观众目光锁定艺人表情。 - **隐藏信息**:悬疑片海报,前景清晰手握钥匙,背景模糊门牌,观众好奇门后世界。 - **对比张力**:同一场景先拍F2.8特写泪珠,再拍F16全景废墟,情绪反差强烈。 ---器材之外的思维
- **景深不是越浅越好**:拍全家福用F4,保证前排后排都清晰,避免尴尬“谁脸糊了”。 - **学会放弃**:光线极暗时,宁可F2.8高ISO,也别F8长曝光,人物会虚。 - **后期可控范围**:轻微虚化可用AI插件,但复杂发丝边缘仍依赖前期光学景深。 掌握景深,就是掌握**让画面说话**的权力。下次按快门前,先问:我想让观众先看哪里?再让光圈、焦距、距离替你回答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