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折返镜头?
折返镜头(Reflex Lens)是一种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压缩光路的超长焦镜头,常见焦距在300-800mm之间,镜身短而胖,前镜组中央有一块固定副镜,因此呈“甜甜圈”状焦外光斑。传统折返镜头多为手动对焦,光圈固定,价格高昂且已停产。自制折返镜头,即利用废旧光学元件或现成镜片,通过DIY方式复刻这种特殊成像风格。

自制折返镜头需要哪些材料?
- 主镜组:拆自老旧长焦镜头或天文望远镜的球面主镜,口径≥60mm,焦距≥300mm为佳。
- 副镜:直径15-25mm的小圆镜,可用镀铝小平面镜或旧CD/DVD激光头镜片。
- 镜筒:PVC水管、3D打印外壳或金属遮光罩,长度≈主镜焦距/4。
- 调焦机构:旧镜头的 helicoid 调焦环,或滑轨+齿条组合。
- 消光材料:植绒纸、哑光黑漆,减少杂散光。
- 工具:卡尺、AB胶、中心定位器、小型车床或手电钻。
自制折返镜头的核心步骤
1. 计算光路
折返镜头的光路呈“Z”形:光线先通过主镜→反射到副镜→再次反射至感光元件。先用光学模拟软件(如WinLens3D)输入主镜曲率半径、副镜位置,确保后焦距≥相机法兰距。若后焦距不足,可轻微打磨主镜边缘或加长镜筒。
2. 安装主镜与副镜
主镜用三点胶固定在镜筒后端,胶点宽度≤2mm避免应力变形。副镜需用十字支架悬浮于镜筒中心,支架厚度≤1mm且涂黑。副镜中心必须与主镜光轴重合,误差≤0.1mm,否则成像会偏软。
3. 调焦与消光
将helicoid调焦环粘在主镜后方,旋转行程≥10mm以覆盖无穷远到最近对焦距离(约3-5米)。镜筒内壁贴满植绒纸,副镜支架边缘用碳粉+清漆二次消光,可显著减少鬼影。
折返镜头拍摄效果如何?
焦外光斑:甜甜圈还是猫眼?
理想状态下,**点光源会呈现完美环形焦外**,因副镜遮挡形成中空。若副镜偏心或支架过粗,光斑会变成“猫眼”或半月形。缩小副镜直径可让环更细,但会损失通光量。
锐度与色散
自制折返镜头中心锐度接近同焦距折射镜头,边缘因球差下降约30%。**无ED镜片时,高反差边缘会出现紫边**,建议拍摄时收一档“光圈”(用中央遮光圈模拟),或后期手动去色散。

最近对焦与放大倍率
传统500mm折返最近对焦约1.5米,自制版若缩短镜筒可近至1米,此时放大倍率≈0.3x,可拍静物特写。注意缩短镜筒会牺牲无穷远合焦,需权衡。
常见问题自测
Q:为什么画面中心有一块黑斑?
A:副镜支架反光或主镜镀膜脱落。重新涂黑支架或更换主镜。
Q:对焦时成像抖动?
A:helicoid间隙过大,用特氟龙胶带填充螺纹即可。
Q:能否自动对焦?
A:理论上可加装STM马达驱动调焦环,但需重写固件,DIY难度极高,建议手动。
进阶玩法:可变焦折返
在镜筒前加装消色差调焦组(如旧70-200mm前组),可实现**200-500mm无级变焦**。需重新计算光路,主镜与调焦组间距每移动1mm,焦距变化约8mm,通过滑轨+锁紧螺丝实现定位。

实拍案例参数参考
- 机身:Sony A7R IV
- 焦距:450mm(自制折返)
- ISO:100
- 快门:1/500s
- 对焦:手动峰值
- 场景:逆光芦苇,距离8米
- 效果:背景光斑呈均匀圆环,芦苇边缘轻微紫边,后期降低紫色饱和度后可用。
维护与存放
折返镜头镜面裸露易落灰,**每次使用后用气吹清理副镜**,避免擦拭镀膜。长期存放时镜筒内放干燥剂,防止主镜镀铝氧化。若出现霉斑,用1:1无水乙醇+乙醚混合液轻擦,切勿用水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