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到第一台单反,面对一排排镜头常常发懵:焦段、光圈、防抖、马达……到底哪些参数真正影响出片?先给出结论:预算以内,优先保证焦段覆盖常用场景,其次看最大光圈,再考虑防抖与重量。

一问:单反镜头怎么选?先锁定三大核心参数
1. 焦段决定拍什么
广角(14-35mm):风光、建筑、室内合影;
标准(35-70mm):日常扫街、人像半身;
中长焦(70-200mm):特写、人像全身、体育。
自问:我只有一支套头18-55mm,想拍人像背景虚化怎么办?
自答:补一支50mm F1.8,价格五百左右,立刻获得奶油般虚化。
2. 光圈决定虚化与弱光
光圈值越小,进光量越大,背景越糊。
• F1.4-F2.8:夜景、人像利器;
• F3.5-F5.6:白天够用,夜景需脚架;
• 恒定光圈变焦(如24-70 F2.8)贵,但全程可用大光圈。
3. 防抖决定手持成功率
新手快门低于1/60秒容易糊片。
镜头防抖(IS/VR/VC)可补偿3-4档快门,夜景直出成功率翻倍。
自问:机身已有五轴防抖,镜头还要防抖吗?
自答:长焦端(200mm以上)仍建议带防抖,微抖也会被放大。
二问:新手镜头推荐哪些?按预算一步到位
1500元以内:先玩定焦,体验大光圈
- 佳能 EF 50mm F1.8 STM:金属卡口+静音马达,六百出头。
- 尼康 AF-P 50mm F1.8G:对焦快,色彩浓郁。
- 索尼 A口 35mm F1.8:APS-C挂机人文头,扫街神器。
3000-5000元:补齐焦段,选恒定光圈变焦
- 腾龙 17-50mm F2.8 Di II:APS-C大三元平替,锐度惊人。
- 适马 24-70mm F2.8 DG OS:全画幅通吃,防抖加持。
- 佳能 EF-S 17-55mm F2.8 IS USM:半画幅镜皇,色彩油润。
5000元以上:一步到位,大三元或长焦
- 原厂 70-200mm F2.8:婚礼、运动必备,空气切割机。
- 腾龙 70-180mm F2.8 Di III:轻量化的长焦,微单也能用转接环。
- 适马 14-24mm F2.8 DG DN:星空、建筑超广角,抗眩光优秀。
三问:原厂还是副厂?差价到底差在哪
原厂优势:对焦算法匹配、色彩调校一致、保修省心。
副厂优势:同规格便宜30%-50%,近年锐度反超。
自问:拍视频多,副厂镜头会不会拉风箱?
自答:新款副厂(如腾龙G2、适马Art)已用步进马达,对焦声几乎听不见。
四问:二手镜头怎么淘?三看三摸三测
三看:镜片无霉、无划痕、无拆修标。
三摸:变焦环阻尼均匀、对焦环无旷量、按键回弹清脆。
三测:各焦段拍白墙看暗角、逆光拍灯光看鬼影、最大光圈拍报纸看中心锐度。
平台建议:闲鱼选“玩家自用”,面交带笔记本当场测;蜂鸟、色影无忌论坛老用户更靠谱。

五问:未来升级路线如何规划?避免重复投资
1. 先机身再镜头:入门机+好镜头,画质远胜高端机+狗头。
2. 焦段不重叠:有了24-70 F2.8,就别再买24-105 F4。
3. 转接考虑:佳能EF镜头通过转接环可在RF、索尼E口继续服役,保值率高。
4. 出清时机:新品发布前三个月,二手价最稳;春节、双十一前需求旺,可高价出。
六问:实拍场景对照表,一眼找到所需镜头
场景 | 推荐焦段 | 推荐光圈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城市夜景 | 24mm或35mm | F1.4-F2.0 | 带防抖更稳 |
室内儿童 | 35mm或50mm | F1.8-F2.8 | 快门1/125以上 |
旅行风光 | 16-35mm | F8-F11 | 上脚架最佳 |
演唱会 | 70-200mm | F2.8恒定 | 高ISO+防抖 |
微距花卉 | 90mm或105mm | F2.8-F5.6 | 需闪光灯补光 |
把以上问题逐条想清楚,再对照预算下单,基本不会买错。记住一句话:镜头是长期投资,机身三五年一换,好镜头能陪你十年。
```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