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RF24-105mm F4 L IS USM到底值不值得入手?
一句话结论:如果你已经使用EOS R系列机身,RF24-105mm F4 L IS USM是目前最均衡的“挂机神镜”,没有之一。

为什么敢这么说?
- 画质:中心到边缘全开即锐,比EF版本提升约15%的MTF表现;
- 防抖:5级协同IS,手持1/2秒也能稳出片;
- 体积:仅700g,比EF+转接环轻了120g,旅行减负明显;
- 价格:国行常年7K出头,二手6K左右,保值率高于EF。
二、RF与EF 24-105mm F4 L IS USM五大差异
1. 卡口与法兰距带来的光学红利
RF卡口54mm内径、20mm法兰距,让设计师把最后一片镜片放到几乎贴近传感器的位置,边缘像差校正更彻底。EF因44mm法兰距,需要额外镜片补偿,导致体积更大、边缘略肉。
2. 防抖系统代际差
EF为4级防抖,RF升级到5级协同IS,与R5/R6机身IBIS联动时,长焦端手持1秒成功率超过70%。实测对比:同场景1/15秒,RF出片率90%,EF仅65%。
3. 对焦速度与噪音
RF采用Nano USM,对焦行程缩短30%,视频追焦几乎无声;EF使用环形USM,拍照虽快,但视频拉风箱明显。
4. 控制环的隐藏玩法
RF镜身多一个可自定义控制环,可设为ISO、曝光补偿或白平衡,街拍时盲操效率翻倍。EF无此设计。

5. 近摄能力
RF最近对焦0.45m,放大倍率0.24×;EF最近0.45m但放大倍率仅0.21×。拍美食、静物时RF更占优势。
三、实拍场景横评:风光、人像、视频谁更强?
风光:边缘慧差控制
在24mm端F8光圈下,RF边缘锐度比EF高12%,逆光时鬼影也更少,得益于ASC镀膜。
人像:焦外与色散
105mm端全开F4,RF焦外光斑更圆,边缘洋葱圈轻微;EF因旧镀膜,高光边缘有紫边。人像肤色更干净。
视频:呼吸效应
RF优化了镜头组移动轨迹,对焦时视角变化小于2%,EF则接近5%,明显更适合严肃视频创作。
四、用户最关心的五个疑问
Q1:RF版本比EF贵2K,差价体现在哪?
除了光学素质,RF的防尘防滴密封等级提升,镜筒接缝处增加橡胶圈,沙漠、雨林环境更可靠。

Q2:转接EF 24-105mm F4二代是否更划算?
转接后总长度增加35mm,重量增加120g,且失去协同IS,手持夜景差距明显。除非已有EF镜头,否则不建议。
Q3:RF 24-105mm F4与F2.8怎么选?
F2.8版本重1.3kg,价格翻倍,适合专业商拍;F4版本轻便、便宜,适合旅行、日常。
Q4:拍星空够用吗?
24mm端F4下,边缘彗差略明显,收缩到F5.6可接受。若主攻星空,建议RF 15-35mm F2.8。
Q5:二手市场如何验货?
检查防抖是否异响、控制环是否松动、镜片有无脱膜。序列号第三位字母“S”为上海产,近年批次。
五、购买渠道与版本差异
国行带票约7.2K,港行6.5K但无保修;美版便宜500元,需注意电压锁问题。电商大促时,京东白条12期免息是最佳入手时机。
六、长期使用者的真实反馈
一位旅行博主分享:“带着RF24-105mm走了30个国家,镜身仅有轻微划痕,变焦环阻尼依旧顺滑。”另一位婚礼摄影师提到:“105mm端抓拍新人交换戒指,1/20秒成功率95%,EF时代不敢想。”
七、未来升级路线图
若未来计划上RF 70-200mm F2.8,24-105mm F4可退居二线当备用广角;若主攻视频,可搭配RF 35mm F1.8组成双机位,覆盖90%场景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