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随式镜头(Tracking Shot)是影视与短视频创作中最具沉浸感的运镜方式之一,它通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同步移动,让观众仿佛置身场景之中。本文将从原理、器材、拍摄步骤、后期技巧与常见误区五个维度,手把手教你把“高级感”拍出来。

跟随式镜头的核心原理是什么?
一句话:镜头运动轨迹与主体运动轨迹保持相对静止。 当摄像机与人物以相同速度、相同方向移动时,背景在画面中流动,而主体始终处于构图中心,形成强烈的代入感。电影《1917》里长达8分钟的一镜到底,正是把这一原理发挥到极致。
---拍好跟随式镜头需要哪些器材?
- 稳定器/云台:大疆RS 3、智云Weebill 3,轻便且承重足。
- 滑轨或电动小车:室内平滑地面用滑轨,户外复杂地形用三轮电动小车。
- 广角镜头:16-35mm焦段可减少抖动带来的眩晕感。
- 无线跟焦器:保证移动过程中焦点始终锁定主体。
如何一步步拍出丝滑跟随式镜头?
1. 前期规划:路径预演
先让演员空手走一遍路线,标记地面障碍物;再用手机录制预览,观察背景元素是否单调或杂乱。
2. 机位设置:低角度更沉浸
把稳定器降至腰部以下,镜头微微上仰,脚步与演员同步小碎步移动,可减少上下颠簸。
3. 焦点控制:手动还是自动?
自问:自动对焦会不会突然抽搐? 自答:在光线复杂或前景有遮挡时,手动对焦+无线跟焦轮更可靠;若主体与镜头距离恒定,可开启相机的人眼追焦。
4. 速度匹配:三步练习法
- 空镜练习:不装相机,手持稳定器沿路线走,感受步伐节奏。
- 静态对焦:把相机固定在滑轨上,先拍一段无人物的运动背景,检查画面是否匀速。
- 实拍合成:演员入场,摄影师与演员之间用耳机对讲,喊口令“走—停”同步启动。
后期如何强化跟随式镜头的动感?
关键帧调速+轻微变形稳定:在Premiere Pro中使用“速度曲线”让起幅与落幅缓入缓出;再用Warp Stabilizer的“透视”模式,把剩余微抖修正为自然的透视摆动,而非僵硬的完全锁死。

最容易踩的坑有哪些?
- 背景太空:跟随式镜头需要背景元素流动,若走廊两侧是白墙,画面会显得枯燥。解决:在背景加装饰灯或移动路人。
- 步伐不一致:摄影师迈大步、演员迈小步会导致主体忽大忽小。解决:摄影师穿软底鞋,用脚尖先着地减少震动。
- 焦点漂移:长镜头中光线变化使光圈自动收缩。解决:锁定ISO、快门、光圈,全程手动曝光。
进阶玩法:把跟随式镜头玩出花样
环绕跟随
让演员直线行走,摄影师以圆弧路径绕拍,背景旋转而人物居中,适合表现“时间凝固”效果。
升降跟随
使用小型摇臂或伸缩炮,在移动中加入垂直升降,从脚踝特写升到全景,一镜完成情绪递进。
手持伪一镜到底
故意保留轻微呼吸感,模拟纪录片风格,再于剪辑点用遮挡物(如柱子、黑场)做无缝衔接,既省成本又显真实。
---实战案例拆解:30秒短视频如何3条拍完?
场景:咖啡馆门口到吧台。 第一条:摄影师倒退跟随顾客推门进入,稳定器倒置低角度拍脚步。 第二条:手持穿过厨房过道,利用送餐托盘做遮挡剪辑。 第三条:滑轨横移对准咖啡师拉花,完成收尾。 三条素材在Premiere用“变形匹配”对齐,30秒一镜到底即完成。
---常见疑问快答
Q:手机能拍吗? A:可以,但需搭配手机三轴稳定器,并关闭自动美颜,手动锁定曝光。

Q:夜景跟拍噪点大怎么办? A:开大光圈、提高ISO到1600以内,再用Neat Video降噪,避免死黑区域。
Q:预算只有1000元? A:二手大疆OM 5 + 广角手机镜头 + 滑板替代滑轨,也能拍出70%电影感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