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限景深镜头到底指什么?
“无限景深”并不是官方光学分类,而是摄影圈里对超焦距成像的俗称。当镜头对焦在超焦距点时,从该点到无限远的景物都在可接受的清晰范围内,同时前景也保持锐利,于是出现“前后都清晰”的视觉效果。常见实现方式包括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使用广角镜头,焦距越短,景深越大;
- 把光圈缩到F8-F16,让弥散圆直径缩小;
- 对焦在超焦距标尺对应的距离,而非无穷远。
为什么手机也能拍出无限景深?
手机传感器尺寸小,等效焦距短,天然拥有大景深。以iPhone 14 Pro为例:
- 主摄等效24 mm,F1.78光圈,在2 m外对焦时,景深范围约0.9 m到无限远;
- 若把光圈缩到F11(通过第三方App实现),景深可进一步扩展到0.4 m到无限远;
- 配合算法锐化,前景与背景边缘都保持清晰。
单反/微单如何精准锁定超焦距?
步骤一:找到镜头的景深标尺
老镜头常见对称景深标尺,把∞符号对准右侧F8刻度,左侧F8对应的距离即为超焦距点。
步骤二:使用景深计算器
输入传感器尺寸、焦距、光圈,App会给出超焦距值。例如:
- 全画幅+24 mm+F11,超焦距≈1.8 m;
- APS-C+16 mm+F8,超焦距≈1.2 m。
步骤三:实时放大对焦
打开相机峰值对焦或放大对焦,把焦点放在计算出的距离刻度上,确认前景与背景同时锐利。
常见误区:把焦点对在无穷远≠无限景深
很多新手直接把对焦环拧到∞,结果前景模糊。原因在于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无穷远只是保证背景清晰,前景仍受景深限制;
- 超焦距法把焦点前移,让前景景深边界刚好覆盖最近主体。
实战案例:城市夜景如何做到前后都清晰
场景设定
拍摄距离镜头1 m的栏杆,背景是500 m外的城市灯火。
器材与参数
- 机身:Sony A7R IV
- 镜头:20 mm F1.8 G
- 光圈:F11
- 对焦:使用PhotoPills计算超焦距为0.9 m
- 三脚架:防止缩光圈带来的快门延长
拍摄流程
- 把相机架在栏杆前1 m处;
- 切换手动对焦,放大画面,把焦点对在0.9 m处的地砖缝隙;
- 确认栏杆纹理与远处霓虹灯同时锐利;
- ISO 100,快门8 s,完成拍摄。
进阶技巧:焦点堆栈能否替代超焦距?
焦点堆栈通过拍摄多张不同对焦点的照片再合成,理论上可获得更大景深,但存在局限:
- 需要后期软件,流程复杂;
- 拍摄运动主体时容易错位;
- 超焦距法一张成片,更适合新闻、纪实等时效场景。
如何用手机App快速查超焦距?
推荐三款常用工具:
- PhotoPills:支持AR可视化,把超焦距点叠加在实时画面上;
- DOF Calculator:界面极简,输入参数即出结果;
- SetMyCamera:可生成自定义景深表,离线使用。
镜头选择:哪些型号天生适合无限景深
镜头型号 | 焦距 | 最近对焦 | 超焦距优势 |
---|---|---|---|
Voigtländer 15 mm F4.5 | 15 mm | 0.3 m | 全画幅超广,F8时超焦距仅0.7 m |
Laowa 12 mm F2.8 Zero-D | 12 mm | 0.18 m | 近摄也能保持全景清晰 |
Sigma 16 mm F1.4 DC DN | 16 mm | 0.25 m | APS-C人像风光两用 |
自问自答:无限景深会不会让画面失去层次感?
不会。层次感由光影、色彩、构图决定,而非景深单一因素。例如:
- 利用前景引导线把视线拉向远方;
- 通过冷暖对比区分远近空间;
- 在广角透视下,近大远小本身就能营造立体纵深。
后期如何进一步强化“无限景深”观感
虽然前期已做到前后清晰,但Lightroom仍可微调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局部锐化:用蒙版对前景栏杆、背景高楼分别增加清晰度;
- 去雾:适度提升远处对比,让城市灯火更通透;
- 色彩分级:前景加暖,背景加冷,空间感更明确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