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描写景物_景物描写有哪些技巧

新网编辑 教育资讯 11

一、为什么景物描写总显得平淡?

很多同学的作文里,景物只是“背景板”,读者一扫而过。问题出在哪儿?缺乏感官调动、缺层次、缺情感。自问:我写的是“看见”还是“感受到”?如果答案只是前者,文章注定寡淡。

如何描写景物_景物描写有哪些技巧-第1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调动五感:让景物“活”起来

景物不是静物,它有声、有味、有温度。

  • 听觉:春雨落在瓦檐,像谁在轻轻拨弄古筝的细弦。
  • 嗅觉:油菜花田涌来的甜味,混着泥土潮腥,像刚出炉的蜂蜜面包。
  • 触觉:山风掠过指尖,凉得像一块被溪水浸过的玉。

自问:如果只写“花很美”,读者能闻到香吗?不能。补上嗅觉,画面瞬间立体。


三、层次递进:从远到近,从高到低

单一视角容易让描写扁平。试试“镜头推拉”:

  1. 远景:群山像沉睡的巨兽,青黛色的脊背在晨雾里起伏。
  2. 中景:半山腰的松树排成锯齿,风过时,松针互相碰撞,发出细碎的银铃声。
  3. 近景:脚边一株野蕨卷曲的嫩叶上,露珠滚动,倒映出我惊讶的眼睛。

自问:这样写,读者是不是像跟着摄像机一步步走进山林?


四、动静结合:让时间流动

静止的景物是照片,流动的景物才是电影。

如何描写景物_景物描写有哪些技巧-第2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范例: “湖面原本平滑如镜,忽而一只白鹭掠过,爪尖划出一道银线;涟漪扩散,撞碎倒映的云,又慢慢愈合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”

自问:如果只写“湖面平静”,读者会感到时间流逝吗?显然不会。


五、借景抒情:把情感“藏”进景物

景物描写的高级境界,是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到你的心。

技巧: 把情绪转化为景物的“性格”。

  • 喜悦——阳光在树叶上跳舞,碎金般的光斑蹦到书页上。
  • 忧伤——雨丝斜织,像一张灰白的蛛网,悄悄缠住整条旧巷。
  • 孤独——路灯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薄得像一张被揉皱的纸。

自问:我写的是景,还是借景说“我很孤单”?

如何描写景物_景物描写有哪些技巧-第3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六、巧用修辞:比喻、拟人、通感

修辞不是堆砌,而是“点睛”。

比喻: “晚霞像打翻的葡萄酒,把半边天空染成微醺的玫瑰色。”

拟人: “老槐树咳嗽一声,抖落一地秋声。”

通感: “风是薄荷味的,吹过耳畔时,带着冰凉的甜。”

自问:这些句子如果删掉修辞,还剩多少味道?


七、细节取舍:少即是多

不是所有细节都值得写。问自己三个问题:

  1. 这个细节能否突出氛围?
  2. 能否暗示人物情绪?
  3. 能否推动情节?

反例: “草地上有蚂蚁、有露珠、有碎石子、有蒲公英……”读者会淹没在信息里。

正例: “蒲公英只剩一根空茎,风一吹,绒毛四散,像一场小小的雪崩。”——只留一个细节,却写尽了秋天的凋零。


八、实战演练:一分钟速写

题目:黄昏的校园操场

示范: “夕阳把篮球架拉成长长的剪影,像一位弯腰系鞋带的巨人。球网被镀上一层铜边,风过时,它轻轻摇晃,发出细碎的金属叹息。跑道上残留的橡胶味,混着远处食堂飘来的洋葱香,让空气变得黏稠。我踩在裂缝里钻出的小草上,听见‘咔’的一声脆响——那是夏天断裂的声音。”

自问:读完这段,你是不是闻到了橡胶味,也听到了“咔”的那一声?


九、常见误区与破解

误区一:形容词轰炸 “蔚蓝的、美丽的、壮观的……”读者麻木。 破解:用动作代替形容词——“海浪咬碎礁石,吐出雪白的泡沫。”

误区二:流水账时间线 “早上……中午……晚上……” 破解:抓住一个瞬间放大——“正午的蝉鸣突然集体失声,世界像被按下静音键。”

误区三:为写景而写景 破解:让景物成为故事的“参与者”——“暴雨冲垮了小桥,也冲走了爷爷藏在桥洞里的旧铁盒。”


十、课后思考:你的景物有“身份证”吗?

试着给笔下的景物贴三个标签: 气味标签——老巷的霉苔味 声音标签——风铃的碎玉声 情绪标签——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自问:当读者闭眼回忆,能否凭这三个标签瞬间回到你的文字现场?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