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_如何写好关于墙的作文

新网编辑 教育资讯 3

墙到底在隐喻什么?

墙首先是一道物理屏障,它把空间切割成“内”与“外”。然而,在文学与日常语境里,墙更多时候是心理、制度、文化的化身。 自问:为什么同一段砖石,有人看见安全,有人却读出囚禁? 自答: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堵“看不见的墙”,它由恐惧、偏见或记忆砌成。

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_如何写好关于墙的作文-第1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写作前:先拆“三堵隐形墙”

  1. 主题墙:担心“墙”太抽象,怕写空。解决方法是把“墙”缩小到一次校园围墙翻修、一次邻里隔音墙纠纷。
  2. 素材墙:觉得生活平淡,找不到故事。其实早晨地铁安检口那道铁马、朋友圈三天可见的设置,都是“墙”。
  3. 表达墙:怕议论太硬、叙事太碎。可先用“故事+瞬间顿悟”结构,让墙在结尾才露出象征面孔。
---

选材:把“墙”落到可触可感的五类场景

  • 校园围墙:写高三那年学校加高围墙,防止学生逃课,却挡不住我们对远方的眺望。
  • 老宅旧墙:奶奶在厨房贴满泛黄奖状,墙皮剥落时,荣誉与童年一起掉渣。
  • 城市隔音墙:高架桥边的灰色屏障,隔绝了噪音,也隔绝了街区的烟火气。
  • 手机屏幕:这道“玻璃墙”让家人同桌却异梦,一次晚餐时的“放下手机挑战”成为破墙契机。
  • 语言之墙:支教时方言造成的教学困境,直到学生用一幅画把“光合作用”画在土墙上,沟通才突然透光。
---

结构示范:三层递进让“墙”立起来又倒下

第一层:写实——墙是具体障碍

描写围墙的高度、颜色、触感,甚至可以写到砖缝里钻出的野草,暗示生命力在夹缝中突围。

第二层:写虚——墙是情感张力

把镜头对准人物动作:父亲踮脚把行李递过车站安检墙,母亲的手悬在半空,那一刻墙隔开了团聚。

第三层:写悟——墙是自我镜像

结尾不必强行拆除墙,只需让光照进来:多年后回乡,发现老墙被刷成社区涂鸦板,曾经的封闭成了公共画布。

---

语言技巧:三把“破墙锤”

  1. 通感:把墙写成“会呼吸的铅块”,视觉与触觉互换,制造压迫感。
  2. 对比:墙内是整齐划一的广播体操,墙外是自由生长的麦田,一静一动凸显冲突。
  3. 留白:写到“我翻过墙,却看见另一堵更长的墙”戛然而止,把思考抛给读者。
---

常见误区与急救方案

误区 急救方案
把墙写成“万能象征”,导致主题涣散 先确定一个核心情感,如“隔阂”或“守护”,所有细节向它靠拢
过度议论,故事性弱 动作+对话替代空洞抒情,例如“他拳头抵在墙上,指节发白”
结尾强行升华,显得说教 物象自己说话:墙角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走,象征无需解释的突破
---

高分片段示例(可直接套用)

开头: “那堵墙原本只有半人高,后来加到了两米。砖缝里嵌着碎玻璃,像一排冷笑的白牙。”

转折: “直到某个暴雨夜,墙角的排水管被落叶堵住,雨水混着泥冲进院子,父亲冒雨疏通时,第一次发现墙外的路灯原来这么亮。”

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_如何写好关于墙的作文-第2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收束: “第二天,墙还是那堵墙,但我们开始讨论要不要开一扇小门。讨论的声音,比雨声还大。”

---

延伸思考:如果墙会说话,它会控诉什么?

自问:墙是否也是受害者? 自答:它被迫成为边界,承受撞击、涂鸦、岁月侵蚀,却永远沉默。 把墙拟人化,可以写出“被误解的守护者”视角,颠覆传统立意,让作文瞬间跳脱。

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_如何写好关于墙的作文-第3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