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恒定光圈到底“恒定”在哪里?
很多人把“恒定光圈”误解为“光圈永远不变”。其实它指的是镜头在全部变焦范围内,最大可用光圈值恒定。例如70-200 mm F2.8,无论你把焦距拧到70 mm还是200 mm,最大光圈始终是F2.8。
1.1 为什么恒定光圈更贵?
- 镜片组需要更大口径,用料更多
- 光学设计复杂,需要非球面、低色散镜片抵消像差
- 镜身结构更粗壮,金属占比高,成本飙升
1.2 恒定光圈对拍摄有什么直接好处?
• 弱光环境:长焦端仍可用大光圈保证快门速度,降低ISO噪点 • 景深控制:200 mm端依旧能拍出奶油般虚化 • 视频拍摄:变焦时曝光不会忽明忽暗,省去后期调光

二、浮动光圈为何“越拉越小”?
浮动光圈(Variable Aperture)常见于套机镜头,例如18-55 mm F3.5-5.6。 焦距18 mm时最大光圈F3.5,拉到55 mm时只剩F5.6,中间呈线性变化。
2.1 浮动光圈真的“差”吗?
自问:预算有限,浮动光圈还能不能用? 自答:能,但要知道局限。 • 白天扫街、旅行记录完全够用 • 重量轻便,长时间背负不累 • 价格亲民,新手练手不心疼
2.2 浮动光圈的三大痛点
- 弱光长焦端快门骤降,容易糊片
- 景深变化大,视频变焦时画面亮度跳跃
- 取景器变暗,手动对焦体验下降
三、实拍对比:同场景下谁更胜一筹?
器材:全画幅机身 + 24-70 mm F2.8(恒定) vs 24-105 mm F4-7.1(浮动) 场景:傍晚室内,ISO固定800,快门优先1/125 s
3.1 70 mm端光圈差异
恒定F2.8:曝光正常,背景奶油化 浮动F5.6:画面偏暗,需拉高ISO到3200,噪点明显
3.2 105 mm端极限测试
恒定镜头已止步70 mm,但浮动镜头继续拉到105 mm,光圈缩至F7.1,快门跌至1/30 s,手持基本不可用。

四、选购指南:我到底该买哪一类?
4.1 预算充足、主攻专业
直接上大三元:16-35 mm F2.8、24-70 mm F2.8、70-200 mm F2.8。恒定光圈带来全天候可靠性。
4.2 预算有限、先练构图
选择浮动光圈套头,配合大光圈定焦(50 mm F1.8)互补。白天变焦,夜晚定焦,成本最低。
4.3 旅行党如何取舍?
自问:想要一镜走天涯,又怕重? 自答:选24-105 mm F4恒定,比F2.8轻300 g,比浮动F4-7.1大一档光圈,画质与便携折中。
五、常见误区一次说清
5.1 “恒定光圈=画质一定好”?
不一定。恒定光圈只保证通光量恒定,不代表边角锐度、色散控制都顶尖。老一代70-200 mm F2.8可能输给新款浮动光圈24-70 mm F4。
5.2 “浮动光圈不能拍虚化”?
长焦+近距离仍可拍出背景压缩虚化。例如55 mm F5.6,离主体1 m,背景5 m外,虚化效果依旧明显。

5.3 “微单时代恒定光圈更轻”?
微单短法兰距确实能缩小体积,但大口径镜片省不了。70-200 mm F2.8依旧是大炮,只是镜身长度缩短。
六、进阶技巧:把两类镜头用到极致
6.1 恒定光圈拍视频
• 使用变焦环阻尼调节,让推拉更顺滑 • 配合ND滤镜,室外也能维持F2.8景深 • 手动对焦+峰值,避免自动对焦拉风箱
6.2 浮动光圈拍夜景
• 广角端F3.5,上三脚架长曝车流 • 利用机身防抖+高ISO,弥补长焦端小光圈 • 后期堆栈降噪,多张合成提升画质
七、未来趋势:可变恒定光圈?
佳能已公布可变最大光圈专利:24-70 mm F2.8-4。 广角端F2.8,长焦端自动缩到F4,兼顾体积与通光量。 这是否会成为下一代折中方案?拭目以待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