徕卡M9镜头画质怎么样?一句话:在135全画幅数码旁轴里,它至今仍是色彩与立体感的天花板。

为什么M9镜头至今仍被追捧?
很多人以为“老CCD”早已过时,可真正拿M9+Summilux 50/1.4 ASPH拍过片就会明白:那块18MP的Kodak CCD对色彩的还原,比现代CMOS更“胶片”。尤其在阳光充足的午后,红墙、绿树、蓝天的过渡层次,让人误以为手里拿的是Kodak Portra 400。
如何挑选与M9最匹配的镜头?
1. 预算有限:Summicron 35/2 ASPH
- 优点:锐度足够、畸变极小、二手价稳定在8k-10k区间。
- 缺点:焦外略硬,夜景高光边缘容易紫边。
2. 一步到位:Summilux 50/1.4 ASPH
- 优点:全开即锐,焦外奶油,逆光表现极佳。
- 缺点:二手价已突破25k,重量接近400g,长时间街拍会累。
3. 人文利器:Elmarit 28/2.8
- 优点:体积最小,几乎与机身齐平,扫街隐蔽性满分。
- 缺点:边缘画质在f/2.8时偏软,需缩到f/5.6才完全可用。
M9镜头常见疑问解答
Q:M9用非原厂镜头会跑焦吗?
A:会。M9的旁轴联动测距精度只有±0.01mm,任何法兰距误差都会被放大。Voigtlander、Zeiss ZM系列需要单独调焦,否则大光圈下人脸会糊成一片。
Q:CCD容易坏,还能买吗?
A:2023年起,徕卡官方已停止CCD更换服务,但第三方维修点仍可更换改良版CCD,价格约6k-8k。如果机身成色好、快门数低于2万,依然值得入手。
Q:M9拍人像肤色会不会太黄?
A:默认JPEG确实偏黄,但RAW文件在Lightroom里把色温降到4800K,再拉一点洋红,肤色立刻通透。相比索尼的“塑料粉”,M9的肤色更像富士Pro 400H。
实战:M9+35/2扫街参数分享
上周在上海永康路拍了一组胶片色调街拍,参数如下:

- 机身:Leica M9
- 镜头:Summicron 35/2 ASPH
- ISO:160(M9原生最低)
- 光圈:f/4
- 快门:1/500s
- 白平衡:手动5200K
后期仅调整对比度+10,颗粒+15,直出就有Kodak Tri-X的味道。
避坑指南:二手M9镜头检查清单
- 镜片:侧光检查是否有雾、霉、划痕,哪怕一丝雾都会在高光处拉灰。
- 对焦:用对焦板测试无穷远与最近距离,确认黄斑联动无偏移。
- 光圈:反复拨动光圈环,听叶片是否有卡顿声,油渍会导致光圈延迟。
- 编码:M9需6-bit编码识别镜头,无编码需手动选择,否则EXIF缺失。
未来展望:M9镜头还能再战几年?
只要CCD不死,M9镜头就能一直拍下去。它的价值不在像素,而在色彩科学与机械手感。哪怕未来CMOS技术再进步,那种“胶片味”的数码体验,仍是独一无二的。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