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F与RF的出身背景
佳能EF卡口诞生于1987年,**法兰距44mm**,专为单反设计,历经三十多年积累了庞大的镜头群。RF卡口则在2018年随EOS R系统亮相,**法兰距20mm**,口径54mm,为无反重新打造。法兰距缩短意味着**后组镜片更贴近传感器**,光学设计师拥有更大自由度。

卡口物理差异带来的连锁反应
法兰距与转接
EF长法兰距让单反反光板有活动空间,RF短法兰距则让机身更薄。由于RF卡口**内径更大、法兰距更短**,官方转接环只需加一段空管即可无损转接EF镜头,**自动对焦与防抖全部保留**。反过来把RF镜头装到EF机身则不可能,因为镜头尾部会撞到反光板。
触点与通信速度
RF卡口拥有**12个电子触点**,比EF的8个多出4个,带来更高带宽。结果是: - 镜头畸变校正数据可实时传输 - 机身五轴防抖与镜头IS协同更精准 - 未来固件升级空间更大
画质:同焦段谁更锐
以50mm F1.2为例,EF版本在EOS 5D Mark IV上边缘锐度在F2.8才赶上中心;而RF 50mm F1.2在EOS R5上**全开即边缘锐利**,色散更低。原因有三: 1. **后组大口径**让光线更垂直入射传感器边缘 2. **BR镜片**与**研磨非球面镜**的组合 3. 短法兰距减少光线折射次数
对焦速度与声音
RF镜头普遍采用**双Nano USM或双STM马达**,对焦行程短,声音几乎不可闻。EF镜头早期多为环形USM,虽然扭矩大,但**驱动大镜组时噪音明显**。在视频拍摄中,RF镜头对焦平滑度优势明显。
体积与重量对比
RF 24-70mm F2.8仅900g,EF 24-70mm F2.8 II则达805g,看似RF更重,但**RF已内置IS防抖**,EF需额外携带机身防抖或脚架。再看RF 70-200mm F2.8,**收纳长度仅146mm**,比EF短了27%,出差一机三镜可直接登机。

价格与保值
RF镜头首发价普遍高于EF,但**二手市场跌幅更小**。以RF 85mm F1.2为例,上市两年仅跌价10%,而EF 85mm F1.2 II同期跌幅达25%。原因在于RF原生镜头选择少,**需求集中**。
常见疑问解答
已有EF镜头,要不要换门?
若你手持5D4与多支L级EF,**转接环方案最经济**;若追求极致视频追焦或高像素机身,**R5/R6 Mark II+RF镜头**才能发挥全部潜力。
RF会开放副厂吗?
适马、腾龙已推出RF协议副厂镜头,但**自动对焦算法仍需佳能授权**,目前只有24-70、70-200等少数规格。预算有限可观望,**原厂保值性仍更高**。
选购决策树
- 拍人像为主:RF 85mm F1.2 DS > EF 85mm F1.4 IS
- 旅行风光:RF 15-35mm F2.8 IS > EF 16-35mm F2.8 III
- 视频工作室:RF 35mm F1.8 Macro IS > EF 35mm F2 IS
- 预算<5K:二手EF 24-105mm F4L II + 转接环
未来趋势
佳能已停止开发EF新品,**RF卡口将独占新光学技术**。下一代高像素R机身可能突破1亿像素,届时**EF镜头边缘画质瓶颈**将更明显。若计划五年内升级,**优先投资RF**可避免重复消费。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