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R到底代表什么?
VR=Vibration Reduction,中文译为“减震”或“防抖”。它是尼康在镜头里内置的一套光学防抖系统,用来抵消手持拍摄时因手抖造成的画面模糊。

VR防抖是怎样工作的?
1. 侦测抖动:陀螺仪与加速度计
镜头内部装有两个微型传感器:陀螺仪负责检测角速度(左右、上下旋转),加速度计负责检测线性位移(前后、左右平移)。当手抖产生微小晃动时,传感器会立即把数据传给镜头处理器。
2. 补偿抖动:浮动镜片组
处理器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后,驱动浮动镜片组朝相反方向移动。镜片移动的距离和速度与抖动幅度成正比,从而把光线重新“拉回”正确位置,使成像传感器获得稳定影像。
3. 实时反馈:闭环控制
整个过程以毫秒级循环:侦测→计算→驱动→再侦测,确保补偿动作始终与抖动同步,误差极小。
VR能带来多少档快门补偿?
官方标称常见为3.5~5档,具体取决于镜头型号与拍摄场景:
- 24-70mm f/2.8E VR:官方宣称4档
- 70-200mm f/2.8E FL VR:官方宣称3.5档
- 200-500mm f/5.6E VR:官方宣称4.5档
实际测试时,快门速度可低至安全快门的1/4甚至1/8仍能获得清晰画面,但效果受个人持机稳定性、焦距、连拍频率影响。

VR模式1与模式2有何区别?
模式 | 适用场景 | 补偿方向 |
---|---|---|
VR NORMAL(模式1) | 常规静态拍摄 | 同时补偿水平+垂直抖动 |
VR ACTIVE(模式2) | 摇摄、追拍运动主体 | 仅补偿垂直抖动,水平方向不补偿,方便横向跟随 |
什么时候应该关闭VR?
- 使用三脚架或独脚架:系统可能误判脚架微震,导致画面反而发虚。
- 高速快门:快门速度远高于安全快门(如1/1000s以上),VR补偿意义不大,还增加耗电。
- 拍摄长曝光星轨:需要绝对静止,VR浮动镜片组可能带来微小位移。
VR与机身防抖(IBIS)能否叠加?
尼康Z系列微单具备机身五轴防抖(IBIS),与镜头VR协同工作:
- 俯仰、偏摆:由镜头VR负责
- X/Y轴平移、旋转:由机身IBIS负责
官方称叠加后可达5.5~6档,但实测发现并非简单相加,而是智能分工,避免重复补偿。
VR对画质有影响吗?
早期VR镜片组较大,边缘画质略有下降;现代镜头通过非球面ED镜片与Nano Crystal Coat优化,已几乎察觉不到差异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:
- 极端逆光:浮动镜片可能增加鬼影概率,建议加装遮光罩。
- 连拍:VR工作时会消耗电量,连拍张数可能减少。
如何快速判断镜头是否带VR?
看镜头型号后缀:
- 带“VR”字样:如AF-S 24-120mm f/4G ED VR
- 带“VR II”字样:第二代防抖,补偿效率更高
- 带“VR S”字样:Z卡口S-Line镜头,代表最新一代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VR开启后取景器画面会抖动吗?
A:不会,VR只在半按快门或AF-ON时启动,取景器画面立即变得稳定。

Q:VR会增加对焦延迟吗?
A:极短,通常<50ms,对日常拍摄几乎无感。
Q:二手老镜头VR功能会衰减吗?
A>机械老化概率极低,但陀螺仪漂移会导致防抖效果下降,可通过尼康售后校准。
Q:拍视频时VR如何设置?
A:打开镜头VR NORMAL,机身开启电子防抖(E-VR),两者协同可获得更平滑画面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