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“怎么选”与“怎么换算”总是被一起问?
新手在论坛里最常出现的两句话就是:“单反镜头怎么选?”和“单反镜头焦距怎么换算?”。前者关乎预算、题材、品牌,后者则直接影响取景范围与透视感。把两个问题拆开看,很容易顾此失彼;放在一起,才能一次解决“买哪支”与“怎么用”两大痛点。

二、单反镜头怎么选?先锁定三大核心参数
1. 画幅决定起点:全幅还是APS-C?
全幅机身优先配全幅镜头,避免暗角与边缘画质下降;APS-C机身可用全幅镜头,但焦距要乘系数,后文会详细说。
2. 焦段决定题材:一张表看懂常见分类
- 14-24mm:星空、建筑、室内
- 24-70mm:婚礼、人像、日常挂机
- 70-200mm:运动、特写、压缩背景
- 100-400mm:野生动物、飞机、体育赛事
- 50mm/85mm F1.4-F1.8:糖水人像、弱光静物
- 35mm F1.4:环境人像、扫街
3. 光圈决定钱包:恒定还是浮动?
恒定F2.8镜头价格往往是浮动F3.5-5.6的三倍以上,但弱光对焦更快、虚化更柔。预算有限时,可先买浮动光圈练手,再升级恒定。
三、单反镜头焦距怎么换算?一张图秒懂系数
问题:把24-70mm装到APS-C机身上,到底等效多少?
答案:24-70mm × 1.5(尼康、索尼)或 × 1.6(佳能)= 38.4-112mm(尼康)/ 38.4-112mm(佳能)
常见画幅换算表
镜头焦距 | 全幅视角 | APS-C视角(1.5×) | M4/3视角(2×) |
---|---|---|---|
14mm | 114° | 92° | 75° |
24mm | 84° | 61° | 47° |
35mm | 63° | 44° | 34° |
50mm | 47° | 31° | 24° |
85mm | 29° | 18° | 15° |
四、实战:如何根据题材一次选对焦段?
场景1:旅行轻装
推荐:24-105mm F4 全幅或18-135mm F3.5-5.6 APS-C。一支镜头覆盖广角到中长焦,省去换镜麻烦。

场景2:儿童抓拍
推荐:35mm F1.8 APS-C等效52mm,室内半身、户外全身都能胜任,大光圈保证快门速度。
场景3:风光长曝
推荐:16-35mm F2.8 全幅,配合ND1000滤镜,广角端容纳前景,恒定光圈方便景深合成。
五、避坑指南:买镜头前必须确认的五个细节
- 卡口匹配:佳能EF、RF、尼康F、Z、索尼A、E,一字之差就装不上。
- 防抖版本:长焦镜头优先选带IS/VR/VC的型号,手持成功率翻倍。
- 最近对焦距离:70-200mm F2.8 最近1.2m,拍美食可能凑太近,需考虑微距能力。
- 重量与体积:24-70mm F2.8 约900g,旅行背一天肩膀会酸,女生慎选。
- 二手成色:检查镜片有无霉丝、对焦环是否顺滑、序列号与保修卡是否一致。
六、进阶:用换算思维玩转多机位拍摄
问题:同时带全幅与APS-C机身,如何用最少的镜头覆盖16-400mm?
方案:
- 全幅机身挂16-35mm F2.8,原生广角16mm
- APS-C机身挂100-400mm F5.6,等效150-600mm
- 中间焦段35-100mm通过全幅机身裁剪或APS-C机身24-70mm补足
这样两支镜头即可实现16-600mm无缝衔接,背包重量控制在2kg以内。

七、预算分配:从入门到发烧的升级路线
阶段1:3000元内
APS-C机身 + 18-55mm套头 + 50mm F1.8,练构图与虚化。
阶段2:8000元内
升级24-70mm F4 全幅或17-50mm F2.8 APS-C,画质与光圈双提升。
阶段3:15000元内
70-200mm F2.8加入,补齐中长焦,开始接小型商单。
阶段4:30000元以上
14-24mm F2.8 + 24-70mm F2.8 + 70-200mm F2.8大三元一步到位,再配85mm F1.4专攻人像。
八、常见疑问快答
Q:买副厂镜头会跑焦吗?
A:现代副厂(适马Art、腾龙G2)已支持机身调焦,只要固件更新及时,跑焦概率极低。
Q:UV镜一定要买多层镀膜?
A:3000元以下镜头可配普通UV保护,万元以上镜头建议直接上B+W MRC,避免画质损失。
Q:转接环会不会影响对焦速度?
A:原厂转接环几乎无损,副厂环在追焦模式下可能降低两成速度,静态拍摄无感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