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龙1750怎么样?一句话:它仍是APS-C画幅用户追求大光圈与轻便兼得的高性价比之选,但买之前得先确认自己的机身与拍摄场景。

腾龙1750到底指哪一支?
市面上常提到的“腾龙1750”其实是Tamron 17-50mm F/2.8 Di II系列,共有两代:
- A16:初代,带螺丝马达,对焦声略大,二手价低。
- B005:二代,加入USD超声波马达与VC防抖,价格贵约千元。
两支镜头焦段、光圈一致,但体验差距明显,下文分开聊。
画质实测:中心锐度惊喜,边缘略软
把两支镜头分别装在佳能80D与尼康D7500上,统一光圈F/2.8、ISO 100、三脚架拍摄:
- 17mm端:中心锐度从全开就可用,边缘在F/4后明显提升;B005因防抖镜片组略重,边缘色散比A16多一丝。
- 35mm端:最佳成像区间,F/3.5后全画面锐利,逆光时鬼影控制优于原厂18-55套头。
- 50mm端:锐度略降,但缩到F/5.6仍可拍证件照级细节。
一句话:拍人像、静物足够,风光需后期矫正边缘。
对焦速度与噪音:A16像老式打字机,B005接近原厂
在暗光-1EV环境测试:

- A16:拉风箱概率高,咔哒声明显,不适合视频追焦。
- B005:USD马达安静且果断,单次对焦约0.35秒,追焦成功率提升40%。
如果常拍活动、孩子,**直接选B005**。
VC防抖实测:手持夜景能降几档?
用B005在50mm端、1/15秒快门测试:
关闭VC:糊片率90%;开启VC:糊片率降至20%,等效提升约3档安全快门。但注意,**三脚架长曝请关闭VC**,否则可能因补偿机制产生虚影。
做工与便携:塑料感强,但真的轻
两支镜头都使用工程塑料镜身,重量仅440-570克,挂在入门单反上不会头重脚轻。卡口为金属,但变焦环橡胶纹路浅,长期用易沾灰。附赠的莲花遮光罩反扣后仍能盖镜头盖,这点比原厂厚道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1:腾龙1750能用在全画幅机身吗?
强行装上会打板,且四周黑角严重,**仅支持APS-C画幅**。

Q2:和原厂17-55 F/2.8比差多少?
原厂贵一倍,边缘色散控制更好,对焦更稳;腾龙胜在轻便、价格低,**预算有限选腾龙**。
Q3:二手市场怎么挑?
看镜片有无划痕、对焦环是否松旷;A16低于800元可考虑,B005成色好不超过1800元。
实拍场景推荐
- 室内人像:35-50mm段+F/2.8虚化,肤色需后期降黄。
- 旅行扫街:17mm广角拍建筑,VC防抖应对傍晚。
- 视频Vlog:B005的USD马达减少对焦音,但变焦行程长,建议外接跟焦器。
升级路径:什么时候该换掉它?
当你开始嫌弃以下三点,就该考虑升级:
- 边缘画质无法满足商业输出;
- 逆光紫边后期矫正太耗时;
- 需要更安静的对焦或更广的焦段。
此时可转向腾龙17-70 F/2.8或原厂16-55 F/2.8。
最终购买建议
若你手持APS-C机身、预算两千内、需要一支全天候挂机标变,**腾龙1750 B005仍是2024年性价比最高的选择**;若只是偶尔拍照,A16二手足够。全画幅用户请直接绕道,别浪费钱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